太空与海洋深远融合发展!十余院士把关定向!
8月23日,主题为“南溟北辰——太空与海洋的深远融合发展”的第三届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烟台举办。11位院士为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把关定向,数十位专家学者为太空与海洋的深远融合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黄渤海新区管委、鹏城实验室数理部协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祝学军,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广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婉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等共11位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主持论坛开幕式。
烟台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江山;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浙江大学原校常务副书记陈子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帅永等出席论坛。
包为民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各位院士、领导、嘉宾和参会代表表示欢迎。他指出,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来筹划应对,用跨域融合的凝聚力去启迪智慧,找到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绿洲,一定需要太空与海洋的深远融合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决心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新领域布局发力,凝聚形成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打造重视基础原创、善于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和机制特区,建设“研试用”有机一体、快速迭代升级的航天科技创新生态;希望各行业科技工作者,能够与中国航天一起,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快融合创新的步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做出重要贡献。
姚郁作为大会共同主席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论坛主办和支持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与会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建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姚郁指出,本次论坛是航天、航海领域的一次盛会,论坛着眼于新时代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为航天与海洋领域专家学者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更为进一步深化航天与海洋事业合作,实现航天与海洋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与会人员共同为实现航天与海洋领域深度融合,推动航天赋能助力深海产业创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山在欢迎辞中代表烟台市政府对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烟台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此次论坛作为我国太空与海洋领域的顶级学术盛宴,对于科技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以及融合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论坛与烟台当前海洋强市、制造业强市战略高度契合,对于烟台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培育发展“三航”产业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诚挚邀请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把烟台作为产学研的“试验田”、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在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元化合作;同时,烟台也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不遗余力打造良好创新氛围、提供优质创业服务,促进各方资源有效结合,在更大范围实现互利共赢。
宋君强院士,吴宜灿院士,以及烟台开发区工委委员、经发科创局局长姚光磊,殷敬伟,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王丽丽,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唐平分别作了题为《大气海洋环境大数据构建与挑战》《第五代核能系统与核电宝研发创新实践》《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极地冰下水声组网与跨介质通信技术展望》《遥感卫星海洋监测技术挑战》《我国海洋系列卫星进展及典型应用》《近水面空间的挑战与机遇》的大会报告。
大会设“天基信息系统的海洋应用”“海洋跨域无人系统”“跨介质技术”“海洋先进能源”四个分论坛,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交流。
跨介质技术分论坛举行
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成立
8月23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跨介质技术分论坛暨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烟台举办。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总师辛万青,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刘宏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张耐民、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帅永等出席会议。
姚郁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的各位院士、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建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姚郁指出,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汇聚国内优势单位联合开展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及工程研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培养高层次交叉型人才,催生一批创新性装备。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聚焦前沿和关键领域,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厚实关键科技要素和战略技术储备,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主持会议。
包为民、姚郁、杨德森、辛万青、张耐民、帅永为创新中心揭牌。
张耐民宣读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文件。包为民担任学术委员会首席顾问,杨德森、邱志明、王军成担任学术委员会顾问,辛万青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旭弘等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姚郁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姚熊亮教授做了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汇报。
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白瑜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程少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高级工程师魏洪亮、中国空气学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吴文华分别作主题报告。
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经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家单位前期精心组织与论证,于2021年1月正式获批立项建设,是国防科工局批复设立的科技创新基地,致力于夯实跨海空界面技术创新基础、提升创新实力、建立跨海空界面复杂动力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引领新型跨海空界面飞行器创新发展。姚郁任创新中心主任。
极限挑战!
11国、127支队伍水下竞技!
全球千余专家云集!
共赴海、陆、空关键核心技术盛会!
哈工程携60家校友企业服务龙江发展!
“海天结盟”共建声学创新发展中心,
千万资金池支持首批5个项目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贾天添 相薇 杨衡 袁俊佳 王楠
排版 | 许熠彬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孙龙泉